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抽象行政行为 > 行政法规 > 禁止性法规是什么

禁止性法规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27 14:17:19 人浏览

导读:

对于禁止性规范,在一般情况下面是不能够随意进行处理或者经营的,我们公民是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如果发生违规行为是需要接受法律处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禁止性法规是什么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对于禁止性规范,在一般情况下面是不能够随意进行处理或者经营的,我们公民是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如果发生违规行为是需要接受法律处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禁止性法规是什么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禁止性法规是什么

  禁止性规范通常称为禁止性规定,是“命令当事人不得为一定行为之法律规定”,属于“禁止当事人采用特定模式的强行性规范”。民法上,对禁止性规范的判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如果既禁止特定的行为模式,也禁止特定的行为后果,这时行为应该绝对无效;二是如果法律仅仅是对特定的行为模式或者实现特定行为模式的方式加以禁止,但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时就不能简单地判决行为绝对无效,而是需要结合禁止性规范禁止的行为主体、客体与内容进行综合考虑。

禁止性法规是什么

  二、强制性规定与区别

  强制性规定一般以三种情况出现。第一种情况:强制性规定本身直接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效力。第二种情况:强制性规定本身没有直接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效力,但引致或结合其他法律条文,其他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该违法行为效力。第三种情况:强制性规定本身没有直接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效力,也没有引致到其他具体的法律条文中,更没有其他法律条文对其效力予以明确规定。

  区别:禁止性法规是明确规定不能逾越的界限,过了这个线就是违法违规;强制性的法规是明确规定必须做的界限,不做就违法违规。

  三、法律法规的作用

  (一)明示作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

  (二) 预防作用。通过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使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这样人们在日常的具体活动中,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来达到有效避免违法和犯罪现象发生的目的。

  (三)校正作用,即规范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校正。

  (四)具有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理顺、改善和稳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作为一个真正的法制社会则是一个高度秩序、高度稳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会。这也是法制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禁止性法规是什么问题的详细解答,对于我国在处理禁止性法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实际规定来区别认定,同时对于我国的强制性也是有一定的区别。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