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协议诉讼时效为三年,行政协议的诉讼时效是参照民事法律规范对诉讼时效的规定,行政协议的分类包括内部行政合同和外部行政合同,公用征收合同,政府采购合同等。
一、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多久
行政协议诉讼时效三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行政协议提起诉讼的,参照民事法律规范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法律快车提醒您,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
二、行政协议的分类
行政协议的分类如下:
1.根据行政关系范围分:内部行政合同和外部行政合同。
2.根据合同内容分:土地等国有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利用合同;公用征收合同;政府采购合同;工业企业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土地承包合同;行政担保合同;公共工程合同;科研合同;人事聘合同;计划生育合同等。
(1)土地等国有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利用合同。国家(土地)--相对人(费用)。
(2)公用征收合同: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在依法给予补偿的前提下,与相对人签订的以征收其财产为内容的行政合同。
(3)政府采购合同:又称公共采购合同,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了开展日常公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使用公共资金,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协议。
三、行政协议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加强资信审查。
对签订协议的相对人进行资信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履行能力:财产状况的调查;履约信用:经营历史、经营作风、客户的评价、与金融机构、政府间的关系等内容的调查。前景预判:行业导向政府是否扶持支持,未来市场需求情况等。
2.协议内容全面、周到、仔细。
3.加强情势变更的预判。
(1)政策背景的变化;
(2)市场、科技、环境的变化;
(3)相对人资信状况、履行能力的变化;
(4)违约情形的预判;
(5)不可抗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