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时效 >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内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9-18 01:13:36 人浏览

导读: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行政诉讼诉状的书写应当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明确的诉讼请求;具体的行政行为;事实与理由;证据等内容。行政诉讼判决的情形可以分为改判、撤销、维持原判决等。

  一、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内

  行政诉讼时效是六个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开始计算。根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行政诉讼诉状怎么写

  行政诉讼起诉状书写格式如下: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2.被告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

  4.需要写明具体的行政行为;

  5.案件的事实与理由;

  6.写明相关的证据,有证人的,需要写明证人的信息;

  7.此致、落款、时间:此致诉请法院、落款是具状人,时间填写当天日期即可。

行政诉讼法

  三、行政诉讼判决可以分为几种

  行政诉讼判决情形可以分维持原判决、改判、撤销、变更或者重审等。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法律快车提醒您,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