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知识 > 未达到量刑标准应该怎么办

未达到量刑标准应该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1-25 03:12:22 人浏览

导读:

法律是比较严谨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尤其是刑事案件,如果查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话,就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进行量刑,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是不可以随意判刑的,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没有达到量刑标准的当事人也会受到一些处罚,那么未达到量刑标准应该怎么办?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律是比较严谨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尤其是刑事案件,如果查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话,就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进行量刑,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是不可以随意判刑的,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没有达到量刑标准的当事人也会受到一些处罚,那么未达到量刑标准应该怎么办?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未达到量刑标准应该怎么办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没达到量刑标准也就是达不到判刑的标准,这类案件一般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无罪判决,但可以给予当事人相应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七条 【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未达到量刑标准应该怎么办

  二、法定量刑情节

  我国刑法共规定了以下四种法定情节:

  第一,从重处罚情节。它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对有从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从重处罚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依照刑法第60条的规定,从重处罚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不允许法外加刑、破格判刑。否则,从重处罚就成了加重处罚;

  二是从重处罚是比没有这个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较重的刑罚。

  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的情节,在刑法总则和分则中都有规定。如刑法总则规定的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以及累犯;刑法分则规定的武装掩护走私的、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索贿的等等,都应当从重处罚。

  第二,从轻处罚情节。它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对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较轻的刑种或较短的刑期,例如刑法第22条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犯罪的预备就是从轻处罚情节。

  第三,减轻处罚情节。它是指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之下,对具有减轻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根据刑法第63条的规定,减轻处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法定减轻。即犯罪分子具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例如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犯可以减轻处罚,自首就是减轻处罚情节;二是酌定减轻。即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法律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第四,免除处罚情节。它是指对犯罪分子作出有罪宣告,同时免除其刑罚处罚。免除处罚是以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为前提条件的。但因行为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有其他法定免除处罚情节的,均免予刑事处罚。例如刑法第68条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那么自首同时又重大立功就是免除处罚情节。

  三、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2、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

  (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

  (3)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未达到量刑标准应该怎么办等知识,通过文中可知,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没有达到判刑标准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无罪判决,但是当事人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