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行政法规 > 行政案件二审后再审时限

行政案件二审后再审时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9 10:36:08 人浏览

导读:

大家都知道,如果遇到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或者是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话,是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如果诉讼对象是行政机关,那么就属于行政案件,不管什么类型的案件,当事人对于判决不服的情况下是可以申请再审的,那么行政案件二审后再审时限是多久?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如果遇到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或者是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话,是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如果诉讼对象是行政机关,那么就属于行政案件,不管什么类型的案件,当事人对于判决不服的情况下是可以申请再审的,那么行政案件二审后再审时限是多久?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行政案件二审后再审时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一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第一百一十三条 人民法院根据审查再审申请案件的需要决定是否询问当事人;新的证据可能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询问当事人。

行政案件二审后再审时限

  二、行政诉讼二审流程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或判决不服,而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的上诉,对一审的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重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程序。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当全面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审查不受上诉人在诉状中止范围和上诉内容的限制。行政诉讼的二审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1)书面审理。二审的书面审理适用于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经过一审法院报送的案卷材料、上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进行审查,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再传唤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调查核实,只通过书面审理后,即可作出裁判。

  (2)开庭审理。二审法院开庭审理与一审相同。主要适用于当事人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或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等情形。

  在第二审程序中应注意:①第二审程序是独立的审判程序,但并非每一个行政诉讼案件都必须经过这一程序;②第二审程序既可适用开庭审理,也可适用书面审理。适用书面审理的条件是该上诉案件事实清楚。③审结期限,人民法院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行政案件二审可以调解吗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零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人民法院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确有错误且当事人的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依法立案或者继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

  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依法不应当予以赔偿的,应当判决驳回行政赔偿请求。

  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在确认被诉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

  当事人在第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行政案件二审后再审时限等知识,通过文中可知,对于行政案件二审之后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话,需要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